新技术应用|食管早癌 首选黏膜下剥离术 超微创 不开刀
文章作者:安徽静安中西医结合医院 添加日期:2024-09-30 09:20:20
食管癌属于常见疾病,是我国发病率以及死亡率均高的消化道恶性肿瘤。发病原因不明,考虑与亚硝胺类化合物、霉菌、不良饮食习惯以及遗传等因素相关。主要表现进行性吞咽困难,手术、放疗、化疗等为主要治疗手段,是严重威胁健康的疾病,对于早期食管癌,首选的治疗方式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,通过微创的形式达到有效的切除,对食管的创伤较小并能保留食管的功能性,可以有效地治疗早期的患者。
近日,安徽静安医院消化内科成功开展食管黏膜下剥离术(ESD)。此例手术的顺利开展,标志着我院消化内镜下治疗水平趋于成熟,让早期消化道癌及癌前病变在内镜下一次性完全切除,免除了患者开腹手术的痛苦和器官的切除。
—— 消化内科主任陈西良
01什么是黏膜下剥离术
ESD即内镜黏膜下剥离术,是在内镜下粘膜切除术(EMR)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技术,治疗主要针对早起消化道癌和癌前病变。方法是在内镜黏膜下注射基础上利用几种特殊的高频电刀,将病变所在粘膜剥离。切除深度粘膜全层,粘膜肌层及大部分粘膜下层,通过ESD可完整的切除病变,达到根治消化道肿瘤的效果。
02黏膜下剥离术(ESD)的优势
1.创伤小;
2.患者可接受多个部位多次治疗;
3.获得完整的组织病理标本以供分析;
4.不改变肠道结构,而且患者术后并发症少,术后观察时间短,恢复快;
5.对于面积较大且形态不规则或合并溃疡、瘢痕的肿瘤进行96%以上的切除率,以减小复发概率等优势。
03黏膜下剥离术适应症有哪些
ESD主要治疗以下消化道病变:
1.早期癌:根据医生经验,结合染色、放大和超声等其它内镜检查方法,确定肿瘤局限在黏膜层和没有淋巴转移的黏膜下层,ESD切除肿瘤可以达到外科手术同样的治疗效果。
2.巨大平坦息肉:超过2厘米的息肉尤其是平坦息肉,推荐ESD治疗,一次完整的切除病变。
3.黏膜下肿瘤:超声内镜诊断的脂肪瘤、间质瘤和类癌等,如位置较浅(来源于黏膜肌层和黏膜下层),通过ESD可以完整剥离病变;如肿瘤较深(来源于固有肌层),ESD剥离病变的同时往往伴有消化道穿孔的发生,不主张勉强剥离,有丰富内镜治疗经验的医生可尝试运用。